或许这个夏天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暑热难消,台风呼啸。然而在一年又一年的寒来暑往中,我们终于迎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党史,学以明志。为了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beat365官方网站的“红色芯火团队”于7月开启了重走革命道路的暑期实践活动。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队伍中的一员。今年暑期实践,我选择了在自己的家乡重走革命路。江苏南京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雨花台烈士陵园不仅有凄惨绝美的爱情故事,还有那老一代革命党人留下的坚实足迹。她们拒绝改变信仰、宁死不屈的精神凯歌仍然在我心头荡漾。每当重大节日,这里也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清扫祭拜。所以这次重走革命路的第一站我选择了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南北两正门,北门进入标志性的建筑就是烈士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九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先烈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这里也是北殉难处。而南门通过广场则是象征“不忘先烈,永志纪念;饮水思源,代代相传”的忠魂亭,而整个雨花台烈士纪念中轴线就在这两处之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就矗立在忠魂亭对面,而另一面遥相对应的就是烈士纪念碑,纪念馆是杨廷宝老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邓小平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名镌刻在门额上方,檐下正中还雕着象征烈士英灵永存的“日月同辉”图案。10个厅9个陈列馆陈列这127位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当再次看见被常青松柏围绕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时,也许是周围环境的渲染,也许是自己年龄的增长,心中的敬畏与钦佩油然而生。当我站在群雕前去阅读相关书籍后,再看向嘴唇紧闭、眼神坚毅的他们时,书中小小的文字仿佛承载了巨大重量,他们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去牺牲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舍生取义,才有了今天的崭新的中国。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必将牢记他们!
图为团队成员刘煜婷在烈士群雕前阅读相关书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煜婷 供图
群雕后便是纪念碑,碑前立有一座烈士铜像,虽被铁链束缚住手脚,可那一身傲骨却从未被铁链压垮,象征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在那黑暗的时代,革命先驱们壮烈地倒下了,用他们的身躯铺就了走向新中国前进的道路。从1927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这约22年中,有将近10万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在雨花台被杀害。这是我从纪念馆中了解到的,初次听到这个数字,心中唯有震撼,现在再次听到时,震撼不减,更添悲愤。数十万条的生命在此了结,从纪念馆展出的烈士遗物、图片和文献资料中可知,大多数的革命先烈们都是在年轻时牺牲。二十多岁的年龄,风华正茂,我们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里读书,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上工作,而当时的他们在国难当头时义无反顾的冲在前头,扛起一片天。
时光如梭,许多事情都会如过眼云烟般被我们遗忘,但这些为祖国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去用余下的所有时光铭记,正如碑下长明灯前写着的:“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会常来这里。”日月同辉,万古长青!
图为纪念石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煜婷 供图
离开雨花台烈士陵园,我来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梅园新村。如果说雨花台烈士陵园见证了革命路上明枪暗箭下的血雨腥风,那么梅园新村就是口腔舌战中的不流血战役。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后期阶段为了和平而不懈努力的地方,这里也曾是周恩来总理工作生活的地方。纪念馆内有大量的旧报纸、照片与文字记载,更是对周恩来总理等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的场景作了详细记录。当我站在馆内读着这些书的时候,仿佛便能看见周恩来总理在谈判桌前沉着、坚定的模样。伟人虽逝,精神永存。周恩来总理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紧相连,心中始终住着群众,他崇高的精神与人格是屹立在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人民重要的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深地理解了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不断锻炼自己,努力成为国家强盛的后备军。
图为团队成员刘煜婷在梅园新村纪念馆阅读相关书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煜婷 供图
时光易老,情怀未变。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良多。体会过前人的艰辛,方知当下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留先辈们的豪情壮志。这种革命精神是时间长河冲刷不掉的根,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魂。它必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历久弥新,生生不息!(通讯员 刘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