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盐城9月3日电(通讯员 高星怡)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为了解红色史实,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让更多人知晓红色饮食。2021年8月7日,beat365官方网站“红色芯火”团队成员高星怡来到了盐城市阜宁县开展“传承红色饮食”相关活动,在那里,她向她的外公学习了红色饮食——炒面的制作过程,并在制作过程中了解了关于“炒面”的相关历史文化,体会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实践的最后也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不易,让红色饮食不被时间长河埋没。
8月7日上午,高星怡来到老家盐城市阜宁县的一个村里,与家中已经年过八旬的外公进行了一番愉快的交流沟通后,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人对外孙女能够开展参加这样类型的活动表示支持与赞扬,同时也十分乐意教高星怡炒面的制作过程,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红色饮食的存在,让红色饮食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炒面学习之旅
炒面的制作流程看似并不繁琐,材料也只需一袋面粉,但是却需要翻炒人有足够的耐性以及对火候准确的掌控。起初,由老人先往灶炉中加入足量的木柴,使其充分燃烧,随后抄起两大勺略带小麦黄的面粉撒入锅中,伴随着袅袅的烟火升起,高星怡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在老人的指导下对面粉进行翻炒,但是,由于她经验的不足,面粉在开始没多久就因为翻炒不及时而产生了糊味,好在老人亲自掌勺后才避免了食物的损坏。
图为团队成员高星怡在其外公指导下制作炒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星怡 供图
老人家中的厨房仍是旧时的摆设,已经泛黑的土灶台透露了年代感。灶台后面,老人坐在那儿不时地增添柴火。为了防止粘锅烧焦的事情再次发生,老人在一边交谈一边添柴火的同时还时不时地站起来查看锅中面粉的情况。尽管厨房内没有风扇,不一会儿高星怡后身上便湿透了,但她并没有一丝的松懈,在外公的指导下,越发得心应手,事后她回忆说在看到外公对待炒面一丝不苟的态度后,总感觉有股力量在冲击她的心灵,更加坚定了她要做好这次活动的决心。在十几分钟的不停歇翻炒后,厨房内渐渐弥漫着一股面粉的清香。随着炭火的熄灭,一份“正宗”的炒面也就大功告成了。
图为面粉翻炒快要结束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星怡 供图
品尝、对比之行
一番简单的收拾后,刚出锅的炒面已经端正地摆在了桌子上,仔细观摩,炒面的成品卖相并不美观,甚至会有点像黄土的样子。但正是这其貌不扬的炒面却在那段艰苦岁月中让前线战士打出来中华儿女的气势和守护国家领土的底气。在学习结束后,高星怡便激动地拉着自己的外公,进行了炒面的试吃环节。尽管外公对于炒面的冲泡过程已经熟记于心,但在镜头面前外公仍然细心地进行每一个步骤,每一勺炒面都是轻拿轻放,不允许有任何的浪费,高星怡默默地都看在了眼里,内心对这红色饮食文化更加地尊重与自豪。随着热水和白糖的冲泡,炒面的麦香与甘甜得到充分的发挥,尝上一口,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但与如今的山珍海味相比,还是相差甚远。老人用手捻了捻炒面说:“那些年食物困乏,援朝前线的战士们就是靠吃着全国人民在后方制作的炒面才打出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仗。”老人越说越有底气,眼里满是自豪的光亮,如果可以的话,似乎要给炒面也颁个头等功的奖才能罢休。这大大满足了高星怡的好奇心,越发期待,继续听着外公的描述,但是老人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微微摇摇头,看着外公落寞的样子,高星怡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此次活动的信念,要让红色历史以及炒面的故事更为人知。
图为老人进行炒面粉的冲泡。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高星怡 供图
红色饮食传承之路
炒面作为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主要饮食之一,一直在老一辈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它从制作到起锅也只需十来分钟,但它对于那些老一辈的同志来说却代表了新中国刚成立之际那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岁月。虽然现在我们不用那么艰苦地体验饥饿,更加美味可口的军粮逐渐代替了炒面,但不可置否的是,在那个并不和平的年代,战士们凭借那些简简单单的食物的确打出了中国的雄风。老人也怅然道:“每当我想起这炒面,我总能回忆起那时的历史,虽然很艰苦,但正是那一段段的红色历史,那一件件的红色事迹才让我们能够见识到如今这繁荣安康的祖国。”
在活动的最后,高星怡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不由感叹:“红色文化,红色饮食,它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够帮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若不能代代相传,那么这些红色饮食以及它们背后的红色文化最终必将会淹没在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而我们现在能做也是应当做的,就是多去挖掘,记录,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这些最珍贵的历史。”
一个泱泱红色大国是不会忘记苦难的,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红色芯火”团队传承着那段红色文化,青年们东奔西走,探访着,学习着,记录下段段红色经典,让更多人了解铭记那些我们从未体验过却在如今闪闪发光的艰苦历程。